5月17日 司农速报 3分钟看完一周大事
大家周一好呀!2021年进度条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又将迎来一个新的节点。最近也有不少重要政策办法和数据资讯的陆续发布,想要快速了解吗?事不宜迟,马上和我们一起查看一周精选新闻~~~
●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
●广东常住人口1.26亿,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
●国家统计局:4月CPI同比上涨0.9% ,PPI同比上涨6.8%
●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现在,我们就一起开始阅读详情
01 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
5月10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共涉及8个方面19项任务,涉及降低税费、金融让利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等多个方面。
具体而言,主要有八大方面:一是持续合理降低税费负担;二是深化金融让利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三是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五是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六是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七是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八是激励企业内部挖潜。
通知表示,各有关方面要不断完善降成本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协调会商,强化宣传解读,抓实抓细降成本各项政策举措,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持续跟踪落实成效,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据《证券日报》报道,目前,上述减税政策已落地,根据官方预计,今年全年新增减税将超过5500亿元。
02 广东常住人口1.26亿,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常住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141178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其中,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为126012510人,自2007年以来,广东连续14年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与2010年相比,十年共增加21709378人,增长20.81%。此外,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
从年龄上看,广东60岁及以上人口占12.35%,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2.6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低了6.35个百分点。从受教育程度看,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广东由2010年的8214人上升为15699人,比全国平均多了232人。
03 国家统计局:4月CPI同比上涨0.9% PPI同比上涨6.8%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信息显示,2021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0.7%;食品价格下降0.7%,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上涨0.7%。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2%。
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下降0.5%;食品价格下降2.4%,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下降0.7%,服务价格上涨0.4%。
此外,2021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环比上涨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0%,环比上涨1.3%。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3%。
04 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
5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定调,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报告指出,人民银行将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做好跨周期流动性安排,精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针对下一步的政策工具,报告提出,要研究推出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期,全球“通胀交易”骤然升温,主要表现为国际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等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报告称:“我国作为大型经济体,若无内需趋热相叠加,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并不容易引发明显的输入性通胀”。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报告同时强调,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
05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韩正在北京观看着陆情况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了为期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司农速报
以上就是本期新闻精选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生活及工作有所帮助,了解一周大事,高效获取时事热点,从关注【司农速报】开始!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
国家统计局网
南方新闻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人民日报
证券日报
上海证券报